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 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 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浮食奇民,朝不谋夕”是指到处流动为生,成为了“自由劳动力”,且“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即为指染工和职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染坊”“机房”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因此B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C均与题意无关,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名师点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③政策上: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④思想上: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历史发展潮流,影响了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商人地位、农工商关系认识、文学作品等变化,没有发展到冲破封建制度、实现社会转型的程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 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查看答案

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查看答案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清政府派张荫棠入藏“查办藏事”。在西藏地区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下为改革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如有好医进谗,或劝坦英,或劝坦俄,此皆可杀”。他力图改革西藏的政体,建议朝廷“将驻藏大臣帮办大臣两缺裁撤,改设行部大臣,并势以重权,便宜行事”,“所有达赖、班禅等,均归节制,”“其下应设左右参赞,左右参议四缺,分理内治外交各局事务,达赖班禅尝加封号,优给厚精、专理黄红教事务。”

材料二重视经济的发展,在西藏发展交通、强调振兴商业,鉴于西藏纺织制革技术落后,提出“易于江孜设工艺局,学制熟皮,并购机器以织错植,此可易于外销并得重价。”主张发展盐业,“设局征税,官商并运。”凡有矿产之地,准汉藏人等赴局领照,划定地界集股开采。

材料三指出“应派南北洋制造局匠头来藏,另购机器,以图扩充”,凡此做法,皆为利于武器供给,保证兵力武力。

材料四藏民“多不识藏文,既系中国百姓,又不识汉文,不懂汉语”,为了“使藏民人人能读书识字,以开民智”,指出达赖班禅应专管教育及如何广兴教育等措施。汉藏兼教。提出西藏应该办报,“设汉藏文白话旬报,派送各地,激发其爱国心,而进以新知识”。

——冯丽霞《试论张荫棠查办藏事的性质》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在西藏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在西藏改革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在《宪法大义》中写到“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在他看来,社会变革的法令、制度、举措本身无新旧清浊好坏美恶之别,关键看这些法令、制度、举措推出和实施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环境、历史国情的需要;速度不是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实效才是核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