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天朝”体现了中国盲目自大的外交观念,而“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对等的外交观念,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B项不选,题干所说与洋务运动无关;C项不选,题干所述与民族主权意识无关。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天朝”体现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干中“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进行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 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查看答案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 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 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查看答案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 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查看答案

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查看答案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