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    国

西    方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依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分布的时代相对集中,颇具特点。

时期

教育家人数

特点和地位

春秋

战国

5位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两宋

时期

38位

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许多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清末

民初

228位

既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技艺;也有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仿行西方宪政。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份子。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3)依据材料三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19世纪末,德国在科技领域创造了哪些奇迹?

 

(1)中国:总结性的科技成果,体现出实用性。 西方:自然科学创造性的突破。 影响: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准备条件;科学理性影响启蒙运动。 (2)特点:人数众多;社会成分和思想主张多元化。 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 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等。 【解析】本题考查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以及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其中的特点和趋势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来回答,与此有关的背景和影响应当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1)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分析归纳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分析归纳出西方国家科技成就的特点。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应当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 (2)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清末民初相对于以前人数较多以及材料中的“既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技艺;也有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仿行西方宪政。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份子”分析得出人数众多、社会成分和思想主张多元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应当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 (3)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等信息分析得出。19世纪末,德国在科技领域创造的奇迹,应当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点睛:对于文字材料题的解答,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自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本题关于背景、影响等问题的回答,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

——《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为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历史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和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 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 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C.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 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但是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