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 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
B. 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C. 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
D. 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
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
A. 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 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
C. 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 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 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 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 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 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 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谥法”的重新恢复
A.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
C. 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