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A. 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 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 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 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材料的观点
A. 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 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 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 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
A. 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B. 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C. 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 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
B. 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C. 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
D. 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
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
A. 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 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
C. 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 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 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 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 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 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