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袁州在韩愈任刺史的元和年间,被誉为“民俗淳厚”,当时只有17,266户;到了民风尚讼的北宋,已达132,299户,净增115,073户。杨侃说袁州“壤沃而利厚,人繁而讼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法制观念淡薄
D. 社会习俗改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这表明
A. 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 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 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D. 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 夜市
B. 都会
C. 草市
D. 会馆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