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这段材料指出
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
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
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朝自罢丞相开始就“无善治”,因此主张恢复丞相制度,提高丞相地位。这表明黄宗羲
A.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C. 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D.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括
A. 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B. 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C. 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D. 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