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1)制度:世官制标准: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为西汉选拔了人才。 (3)积极: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公平公正;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 消极:禁锢人们的思想;重文轻理,缺乏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束缚知识分子创造性的一面 【解析】试题分析:(1)这一题是考查考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制度:由材料一中的“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可以推知这是指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所以其选官标准应该是按照血缘、门第、等级、世袭。这一选官制度适合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需要。 (2)进步性: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这一制度和之前的世官制相比,在选拔标准上,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门第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西汉强盛选拔了人才。 (3)影响: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三中的“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积极影响有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扩大了国家选官用人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体现了一定的人本精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把选官用人权逐渐收归中央,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用考试的方式、考试成绩为主来选官,相对公平公正。消极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即有束缚知识分子创造性的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诸侯王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查看答案

“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B.显示自己不拘一格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                     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 

 

查看答案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 “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

A. 西汉:刺史制度

B. 唐代:御史台

C. 宋代:提点刑御史

D. 元代:行省制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 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B. 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C.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有利于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查看答案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