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这种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 (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要比较西周与此前君臣关系的变化,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即没有完善的分封制;到西周时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即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二。李斯的这段话大意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可知李斯反对分封制,主张建立郡县制,并据此分析理由。 (3)材料三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弊端,即分封制的弊端在于诸侯独立性强,而郡县制的弊端在于权力集中于上,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4)要根据本题主旨,从周、秦地方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利弊得失进行阐述,如根据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得出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根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弊端得出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代,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要好。

请选择材料中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查看答案

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出现这一局面共同的因素是

A. 开放国度礼待外宾

B. 崇儒尊孔延揽汉族文士

C.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D. 经营边疆册封藏族首领

 

查看答案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 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 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 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 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