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B. 政治思想较为激进

C. 赞成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A 【解析】材料中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是指该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被抛弃,“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表明该学者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故答案为A项。这种观点较为保守,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在此,梁启超

A. 强调报纸的商业功能

B. 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

C. 主张首先改良社会风气

D. 肯定报纸的舆论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据《汉书·地理志》所载,以儒家提倡的仁、义、礼、忠、孝、节等命名的地名还很少。东汉以后,这类地名增加很快;到清代,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反映出

A. 封建伦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

B. 清代人的思想文化水平较高

C. 《汉书》记载的内容很不全面

D. 统治者不断革新先秦的儒学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反映出中国

A. 看重思想文化的国际影响

B. 对宋明理学著作进行了新解读

C. 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化价值

D. 已经认识到古代科技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库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 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 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 主张民众一律平等接受教育

D. 强调学校传播儒学的作用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A. 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 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 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 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