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 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 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 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A. 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 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
C. 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 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 是宗法制影响的产物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
B. 士不再实行宗法制
C. 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 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