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了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僭主政体兼具君主专制和体现民意的两重性,是早期王政时代向民主政治的过渡形态。由此可见僭主政体

A. 比君主政体更加优越    B. 扎根人文主义思想

C. 促进民主政治的形成    D. 是民主政体的变式

 

查看答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时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明清强化。下列关于官吏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 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

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D. 明朝设三司,清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