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A. 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 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 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 礼仪规范
B. 价值准绳
C. 处世之道
D. 施政之术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孔子日:“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A. 省刑慎刑
B. 先礼后刑
C. 废除刑法
D. 刑罚得当
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
A. 老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