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

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A. 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B. 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 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 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维钧所说的话在史料中并未出现,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应是理性的,所以不需要纠结于一句富有感情色彩的话,更应该做的是研究如何从法理上去驳斥日本,所以A 项正确;B项的主张过于主观,所以错误;文艺影视作品的演绎渲染正常,但是学术研究不应该这样做,因此C项错误;反映国人心声的发言与史料价值并无直接关系,因此D项错误。 点睛:历史研究与文艺作品不一样,应该基于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巴黎和会上更需要的是法理证据而不仅是极具渲染的语言。因此看待此问题不应简单地从主观意愿出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人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 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 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 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 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查看答案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在当时该认识

A.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 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 反映了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D. 有利于国人坚定抗日的信心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

A. 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

B. 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

C. 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

D. 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