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于1950年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援助。这说明

A. “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

B. 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后者是对前者的维承发展

D. “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D 【解析】不承认以前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中华民国不存在对苏实行“一边倒”政策,排除;中华民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不能体现出独立自主的方针,排除B项;后者与前者不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 点睛: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从而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康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则,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查看答案

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A. 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B. 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 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 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