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

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

C. 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

D. 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

 

A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的现象原来被法律禁止,而在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说明明中叶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弱化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国家对人身控制不断松弛,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个性解放思潮,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 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查看答案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18

19

4

5

1

 

1

1

4

1

 

三国

2

10

1

1

1

1

3

3

2

 

 

 

4

1

2

 

 

2

 

3

1

2

南北朝

 

 

1

3

 

 

8

4

2

1

 

9

4

3

1

 

 

1

1

2

 

4

32

12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A. 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 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 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查看答案

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盐业商运商销

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

D.盐铁官营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