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子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责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特点: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原因: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2)特点: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影响: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 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主要由材料一得出答案。由材料一中的“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特点有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由材料一中提供的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可以得出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原因:这一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之所以形成上述特点,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材料涉及到的战国和汉朝两个重要阶段。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古代多采用诸子均分和长子双倍的传统,还涉及到了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和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需要结合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特点是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可知,中英两国的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是与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再根据所学分析影响的方法,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既要看到其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中国:根据所学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的做法对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对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有巨大积极影响的;由材料一中的“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可以看出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也不利于近代化生产方式的形成。英国:根据材料二中的“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可以看出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两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指出”、“分析”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原因”、“评价”、“特点”、“原因”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这一题答题依据都属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答题要求有“指出”和“简析”两种。答题内容则涉及了“特点”、“原因”和“影响”三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

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

第六章 失业者并不真正受益

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 干预金融

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

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锐、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A. 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    B. 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

C. 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    D. 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 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 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查看答案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 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 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 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 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查看答案

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8.3%,从1933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1940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1925—1927年期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为7360万吨,二五期间为7290万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斯大林模式不利于技术转化

B. 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化

C.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

D. 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了该地

A.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B. 手工业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 近代化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