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经济融合
D. 部分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觉醒
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想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 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B. 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C.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
D. 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下面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 河北户(%) | 占河北耕地(%) | 山东户(%) | 占山东耕地(%) | 河南户(%) | 占河南耕地(%) |
10亩以下 | 51.4 | 14.6 | 57.4 | 19.8 | 55.0 | 15.2 |
10~50亩 | 41.1 | 49.6 | 37.8 | 52.2 | 38.4 | 49.9 |
50~100亩 | 5.8 | 20.3 | 3.9 | 16.9 | 5.0 | 19.2 |
100亩以上 | 1.7 | 15.5 | 0.9 | 11.1 | 1.6 | 15.7 |
A.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B.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C.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D. 农村产业结构已发生初步改变
下图为天津档案馆收藏的1919年6月的天津商界宣传海报。该海报体现的是
A. 官僚资本膨胀
B. 反对进口洋货
C. 爱用国货
D. 保护民族企业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 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C. 坚持维护国家安全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