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科学自由民主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材料一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

科学自由民主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材料一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二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2)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原因从多角度回答)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材料三中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做了哪些努力?概括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1)理性思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智者运动第一次唤醒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2)材料一把西方科学革命只理解为工艺和机械,未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价值;材料二认识到科学的巨大价值,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国民素质提高的推动力。 原因:前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仍从儒学中寻找治国的理论依据,没有破除对传统思想的迷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努力:“学术觉悟”: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 特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解析】(1)第一小问的内涵,根据材料二“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是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可以得出理性思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第二小问的说明,结合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内涵分析即可,即智者运动第一次唤醒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2) 第一小问注意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可看出材料三强调的是民主与科学,材料二体现的是“师夷长技”强调技术革命。第二小问要采用阶级分析法,要结合结合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 (3)“学术觉悟”显然指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政治觉悟”显然指的是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显然指的是空前解放中国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这一问是非常容易回答的。“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主要是回答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阶段、分层次”之类的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

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背景按角度回答)

(4)回忆教材,列举伏尔泰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材料一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另一方面,又因为孔子生当春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摘编自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来源(背景按角度回答)

材料二(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只答三条)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是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方式

D. 教育制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查看答案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 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B. 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C. 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 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