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主流地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主流地位,《每日新闻》在194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放弃战争条款是必要的”的人高达70%。1949年4月,以民主同盟、全日本行业工会议会等社会团体为中心,发起有组织的“拥护和平大会”。1951年7月,全国性政治团体“日本推进和平国民会议”,提出保卫和平宪法、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反对缔结军事协定等和平主张。50年代出现了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高潮是1960年反对“新日美安保条约”的国民运动。1955年8月,广岛召开第一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9月,日本成立全民性的反对核武器团体“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受其压力,1956年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要求禁止核试验决议案”。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作品。例如描述原子弹轰炸灾难的小说《长崎的钟》、《横尸遍野的城市》、《夏之花》等。但另一方面,文部省修订中小学《学习指导要纲》,指导将战前日本的对外“侵略”全部改写为“进入”,此外,有关“731部队”、随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战争罪行也逐渐在教科书中消失。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日本和平主义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和平主义思潮的认识。

 

(1)特征:社会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以护宪民主、反核反战为主要内容;推动国家相关立法;思想舆论与社会政治运动相结合。 (2)认识:二战后反思战争的产物;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的结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和重新堀起创造有利条件;反思不彻底,仅从战争受害者的角度反思。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运动。 (1)概括某一运动的特征须考虑其开展方式、所涉及的内容、组织程序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根据材料,可提取这一运动的发展进程特点,即社会参与广泛,高潮迭起。 (2)评价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应从其积极因素和不足之处进行考虑,和平主义思潮战后应运而生,促进了非军事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为日本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利思想基础。当然,日本始终无法正视历史,以受害者的姿态反思二战,是不彻底的和平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1912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发展之意见》,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在我国率先提出德智体美四育思想,这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选自《民国初期的教育》(有删改)

(1)依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时间

历史资料

明万历年间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康熙六年(1667)

苏州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中世纪晚期

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

英国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1700年

英国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选取相关资料,围绕“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再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铜钱外流的现象格外严重,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当时,日本、朝鲜、交趾等国商品经济发展,但本国货币铸造粗劣,数量不足。而宋朝的铜钱合金成分较为稳定,具有强度大、耐磨性等优点,国家对铜钱的铸造、流通过程的管理与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铜钱的质量和信誉,因此各国都输入和使用宋朝的铜钱。南宋时,在南宋境内一缗钱到了金朝就可抵数贯来用,铜钱在海外诸国的购买力更甚,海外诸国的物品,“凡值一百贯文者,止可十贯文得之;凡值千贯文者,止可百贯文得之。”铜钱外流使得中国境内的铜钱迅速减少,甚至加剧了宋朝的钱荒现象,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宋朝历代皇帝经常下达铜钱出口的禁令。为了弥补铜钱铸造原料的不足,宋政府实行严格的铜禁,内容包括有铜矿采炼所得原铜一律由国家统一收购,禁止私自制造铜器,禁止携带出境。

材料二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了“金融革命”,信贷工具、国债制度、银行网络相继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18世纪后半期,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国内产品供过于求,英国政府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品输出国。与此同时,英镑随着海外贸易、对外投资和殖民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出,在国际化道路上飞速前进。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推行金本位制,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7.32238克,通过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触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极重要的国际货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铜钱和英国英镑大量输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和英国政府面对货币外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一体化的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63年,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开始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主要唱出了当时

A. 西方青年对人生迷茫与思考

B. 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

C. 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批判

D. 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