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公吨 | 436815吨 | 30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公吨 | 958683吨 | 556347吨 |
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民主权说”
C. “人生而平等”
D. “美德即知识”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殿、德兴殿、德和园等。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仁”“德”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B.“仁”“德”思想是古代衡量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D.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该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河”。材料中的“该组织”应是下列图示中的
A.
B.
C.
D.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 |
1785年 | 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40年前后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1848年 | 马克思主义诞生 |
1850年前后 |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1870年前后 |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1871年 | 巴黎公社革命 |
A.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C.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D.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对右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