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

《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

B. 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

C.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

D. 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C正确;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问题,材料内容只说明韩非子主张法治的思想,所以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君主的问题,排除B;D项说法过于绝对,法律不可能杜绝乱世,排除;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和中共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查看答案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查看答案

1918年底到1919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治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