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人
A. 儒家、墨家、法家
B. 道家、墨家、儒家
C. 墨家、儒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
B |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
C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
D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
A. A
B. B
C. C
D. D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 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1903年,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躯体为宗旨。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袛为宗旨。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1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整理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 思想主张 |
孔子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
荀子 |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材料二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3)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5)材料五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