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 冲击了中国传统夷夏思想观念

C. 促使中国与英国享有平等的权利

D. 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B 【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是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A. 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 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 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 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查看答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查看答案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 社会重视宗教文化

C.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 政府重视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A. 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 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 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 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