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B. 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 美德挑战英国工业霸主地位 D. 美德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
“召开国会的法定人数为14人,即7个州,每州至少2名代表,除非有多于7个州的代表出席,否则每项决定都必须全体一致通过才视为有效。而与战争、和平以及拨款等有关的大多数问题,则必须至少有9个州同意。但每次国会开会,往往不能如期举行,—些先到的代表有时必须等上几个星期,才有足够的代表到达。”该材料反映的是
A. 美利坚合众国的邦联议会 B. 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议会
C. 徳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 D. 德意志帝国的邦联议会
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出身进行调査分析,发现来自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为四分之―;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A. 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B. 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
C. 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
在西方人文精神演变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这—局面的出现表明
A. 宗教改革打破了人们对教会的迷信 B. 人们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
C. 人类社会开始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 D. 启蒙运动促使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A. 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B. 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 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它体现的宗教思想是
A. “因信称义” B. “教随国定” C. “信徒皆祭司” D. “上帝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