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40年代起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5年

开始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 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不同阶级不约而同地以经济强国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可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等方面进行阐述) 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先后领导了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的政治近代化历程。(主要围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方面进行阐述) 示例三论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阐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解析】首先,结合“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的信息可以从经济的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解放等方面来归纳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来分析理解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这里的“本性”主要指

A. 自然法

B. 习惯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查看答案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

A.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

B. 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

C. 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

D. 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

 

查看答案

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战国以后,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

A. 有利于郡县制的推行

B. 构成民主思想的雏形

C. 加速公民社会的形成

D. 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