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战国时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此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法家的思想
D. 墨家的思想
条件一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