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城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比较丝綢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1)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 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不同点: ①中心不同——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地理大发现以西欧为中心; ②范围不同——丝绸之路范围为亚非欧;地理大发现为整个世界; (3)主要商品不同——丝绸之路为丝绸瓷器等手工产品;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工业品: 文化交流内容不同——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文化、佛教、伊斯兰教的交流;地理大发现主要为基督教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④方式不同:前者主要为和平交流,后者主要为暴力掠夺; ⑤后果不同:前者加强了友好交往:后者形成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 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为自然经济,西欧为商品经济;动机不同:中国注重友好交往,西方注重获取财富。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推动者、交往内容、影响时间等方面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本题据材料一“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范围、内容、方式、后果等方面比较丝綢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程度、动机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学生对于此类比较题的训练和认知往往不够,难以从容应对考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故有必要总结一般规律:即从事件的背景、国家或人物、内容或过程、性质、结果和影响方面分析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己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 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国际组织

B. 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

C. 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24—1929年,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国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推动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 殖民体系的强化与市场投资场所扩大

B. 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

C. 西方国家相对和平稳定与混合经济发挥作用

D. 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纲领》中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下列属于“改变世界”的是

A. “世界万物皆有由水生成”

B.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 “有勇气在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D. “礼即理也”“格物以致知”

 

查看答案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政治革命,推翮专制

B.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