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 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 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图4为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
A. 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B. 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 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人
D. 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
A. 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
B. 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 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 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
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导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
A. 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 B. 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 D. 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 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
D. 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