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宙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

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

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1)相似变化: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原因:【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赋税征收白银等);匠户制度的变革(放松对灶户的控制);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淮南】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潮流;“一战”爆发后有利的国际形势;棉花市场需求扩大。 (2)性质不同:泉州的经济转型未能突破传统封建经济的范畴;淮南则属于近代意义的经济转型。 评析: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的赋税和户籍制度调整,适应了封建社会内部经济转型 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因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使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 转型受阻。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适应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需要,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政府作用有限,转型十分艰难。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据材料由“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到“淮南盐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雨量测候所10个”可概括出相似变化,即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第二小问泉州由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可得出赋税征收白银等,放松对灶户的控制;据材料“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可得出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同时也折射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南由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原因先据材料二“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可得出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思想、国际形势和市场需求等角度迁移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得出明朝时期的泉州经济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从材料二可得出张謇创办的企业属于近代民族企业。第二小问关于明朝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结合材料一明政府赋税和户籍制度的调整对其转型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又对其转型起了阻碍作用。关于民国初期政府在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应从当时正采取的各种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去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会制约政府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 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 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图4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

A. 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B. 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 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人

D. 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查看答案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查看答案

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

A. 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

B. 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 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 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

 

查看答案

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导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

A. 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    B. 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    D. 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