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清高,广东人,18岁便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南洋群岛和世界多国,历时14年。后因双目失明被解雇,流落于澳门,靠口头翻译以维持生计。1820年谢清高在澳门把自己航海所去过的国家和地区及所见所闻口述培扬炳南,由杨炳南笔录为《海录》。下为该书对美国的一段记载。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前夕部分中国人对海外的印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宙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
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
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 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 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图4为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
A. 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B. 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 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人
D. 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
A. 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
B. 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 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 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