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看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如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道 | 路 | 行省 | 布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 都有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
B. 其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 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
D. 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谏议制度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项目 | 50%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