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方面已臻于完美境地,其余...

材料一 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方面已臻于完美境地,其余方面的知识,倒是我们传授给她们的;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她们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 应该看到,科学和艺术在中国没有任何进步,这个民族既无高大的建筑,也没有美丽的雕像,更无诗歌、音乐、绘画和雄辩术。           

——狄德罗《狄德罗全集》

(1)孔子思想的有哪些?

(2)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有何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仁 、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2)伏尔泰赞扬甚至美化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视为楷模。 狄德罗贬斥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 伏尔泰: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不提倡神学、倡导理性和仁政思想可以为其理论提供依据,因此高度赞扬中国文化。。但也存在过度美华中国文化,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的弊端。 狄德罗:从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国文化,贬斥中国文化,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成就。分(酌情给分) (3)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思想成果是一道识记性问题,主要包括仁和礼、有教无类等。 (2)伏尔泰是赞美中国文化而狄德罗则批判中国文化,这是因为二者看待中国文化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伏尔泰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理性和仁政思想,而狄德罗则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中国文化。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回答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查看答案

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他得知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 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B. 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 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 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查看答案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