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D.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趋向崩溃,奴隶社会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从维护周礼的目的出发,孔子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记述,故答案为D项。题干中既有“记述历史”的客观存在,也有“春秋笔法”的主观反映,不能片面判断《春秋》不足为信,排除A项;材料没有述及孔子关于分封制的看法,排除B项;“制约诸侯争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

人物

著作

部分观点摘录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

梁启超

“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

“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处等级,冲破网罗”……

严复

《天演论》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的“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

(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