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 中国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的比例 |
1850年 | 6% | 2% |
1860年 | 4% | 6% |
1869年 | 30% | 13% |
A. 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 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 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中提到“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其路线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度”。某同学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推动英国主导三角贸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本国人们生活的需要
B.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数量急剧下降
C.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更加有利于三角贸易的发展
D. 这种三角贸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
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引入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中国出现了三百多个政党,各党派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不遵守游戏规则,在议会中进行权力博弈,最后出现了总统独裁,多元民主政治失败。这说明
A. 议会民主制度弊端丛生
B. 多党并存必然会导致无政府状态。
C.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政治败坏
D. 中国社会缺乏法制传统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 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 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战争
C. 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 镇压、剿灭义和团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A. 从神本走向人本
B.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C.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D. 沉暮与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