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A. 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 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 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 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下图所示为1920年5月4日胡适等发表的文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 作者反对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C. 五四运动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D. 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 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B.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 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D. 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下表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 中国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的比例 |
1850年 | 6% | 2% |
1860年 | 4% | 6% |
1869年 | 30% | 13% |
A. 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 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 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中提到“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其路线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度”。某同学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推动英国主导三角贸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本国人们生活的需要
B.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数量急剧下降
C.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更加有利于三角贸易的发展
D. 这种三角贸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