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君主专制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 ( )
A. 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
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
③保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