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 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分封制的巩固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
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
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