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 君权神授
B. 德主刑辅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