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规定,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亲自到裁判官(法官)面前,买受人充当原告,出卖人充当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手持标的物或者象征物,并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对原告的主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说明当时
A.罗马人买卖物品必须接受裁判官的裁决
B.罗马法中形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内容则是次要的
C.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比较完善
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强调
A. 人的平等
B. 社会的等级秩序
C. 道德的重要性
D. 人的尊严和价值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引导宣传 B. 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通商口岸贸易情形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种现象出现造成了( )
A. 近代民族纺织业布局集中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洋纱洋布在中国销售萎缩 D. 洋纱洋布价廉物美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 B. 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 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D. 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
A.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