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材料说明

A. 周王与诸侯纯粹是主从关系

B. 西周并没有真正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在主权分割时代周王从不约束诸侯

 

C 【解析】依据材料“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表明A说法错误;B、D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可以知道周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易于割据,C正确。 【名师点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里体现了分封制的局限性,即容易形成割据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图“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该图表明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东部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周文化扩展至黄河中下游

④姬姓贵族均分封在边远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 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 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 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 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

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查看答案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大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这科名声利而学,至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谷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比较清代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