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D 【解析】由材料“非尊王之礼也” “普引咎谢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反映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所以答案选D。材料讲的是赵普遭到了谏官批评后引错谢罪,因此不能说明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所以排除A;从材料上来看,确实体现到了宰相的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但是这并不是实质上的原因,所以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C。 点睛:在封建社会,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君权的权威。因此这是本题排除B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691年,唐遣十人按察州郡而分天下为十道(十个监察区)。后于711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恶。不久,朝廷又因“御史秩卑望重,按时巡察,奸宄自禁”而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朝廷这样做

A. 可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便于频繁更换地方长官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 提高了巡察使的权利地位

 

查看答案

《宋论》中说:“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而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这表明

A. 天子无权纠正谏官的过失    B. 天子与宰相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间存在制衡关系    D. 谏官的地位高于宰相

 

查看答案

唐代宰相的出身有 进士、明经等科举出身, 还有 依据门第高低的“门荫”出身等,阅读右图“宰相中 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表”。这表明当时(       )

①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②科举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③儒学复兴运动得到了统治者支持    ④相权出现了不断膨胀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查看答案

唐玄宗时期规定,男15岁、女13岁,可以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

A.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C. 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D. 强化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