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三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封建君主专制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1)时代: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或明清之际)。 (2)政治观点:材料一韩非子主张法治 材料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态度:材料二肯定(或维护),材料三批判(或抨击)。 原因: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解析】(1)从材料“《韩非子》”“《汉书•董仲舒传》”“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可以得出三位思想家各自所处的时代。 (2)从材料“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韩非主张法治;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可以得出董仲舒的主张。根据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第三小问的答案。 (3)从材料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董仲舒对封建君主专制持肯定的态度;从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材料三持批判的态度。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 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B. 它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C. 它和中共的纲领有相同点

D. 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查看答案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B. 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 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D. 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近代某乡绅有感于时事写了《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判断此诗写作时间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当是

A. “新制初更”

B. “帖子”“新样”

C. “家家彩胜”

D. “三民”“五权”

 

查看答案

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A. 不同阶级政见相似

B. 变法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 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 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