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这一阶级在社会中异常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故A项正确。百家争鸣日趋合流是战国之后的现象,并非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排除B。是分封制与井田制瓦解促进了政治经济重大变革,并非奴隶制全面崩溃,排除C。封建制度的发展并非是题干思想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作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5)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书法三种字体类型,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查看答案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四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败落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

A. 《水浒传》

B. 《西游记》

C. 《红楼梦》

D. 《儒林外史》

 

查看答案

同属豪放派诗人,苏轼和辛弃疾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

A. 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倾向不同

C. 性格不同

D. 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查看答案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 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 某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 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现

D. 娱乐场所瓦肆表演杂居《西厢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