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循序渐进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
A. 统治者发善心 B. 民本思想
C. 以德治民 D. 人性本善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作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5)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书法三种字体类型,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四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