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①→陕北地区→②→北平。其中①、②两处变迁的地点及迁移至此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 ①瑞金,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阻
B. ①西柏坡,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C. ②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 ②西柏坡,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A.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 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D.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 主张君主立宪 | 主张民主立宪 | 主张调和者 |
篇数 | 10 | 2 | 4 |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 评比结果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性 D. 《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人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材料主要说明
A. 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C. 清政府开启外交近代化进程 D. 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 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 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 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
A. 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 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