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 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B. 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C. 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D. 反对实行分封制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
A. 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 批判理学虚伪
C. 强调个性发展
D. 否定儒家学说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B.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 孔孟之学
B. 陆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格物致知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 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 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C. 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 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