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时空穿越,有幸师从两位先哲,那么,你将分别得到怎样的教诲?你认为二者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请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目的是什么?

 

(1)教诲:孔子:仁、礼、德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 相同点: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矫正社会等级秩序。雅典学院平等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3)新的表现: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 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深重,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目的: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问教诲:根据图片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孔子,将听到的教诲是仁、礼、德等;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苏格拉底,将听到的教诲是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第二小问相同点:联系第一小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东西方的两位伟人,二者思想相似之处是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先秦时期”由材料一图一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的信息即可得出“强调师道尊严,反映出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的结论;“古希腊”由材料一图二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的信息即可得出“平等教学,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西方及近代西方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新在何处”由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国人皆受治于法律”即可分别得出“主权在民”、“政教分离”、“民主法治”的结论。第二小问因素:结合第一小问新的思想,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社会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清末“新政”的实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目的:可从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思考作答。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 同 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 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B. 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C. 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D. 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查看答案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 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B. 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C.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D. 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查看答案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A. 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B. 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

C. 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D. 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查看答案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