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事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延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相’。”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
C. 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 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杨宁一先生在《历史学习新视野》中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
A. 行省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机构
C. 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
D. 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 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D. 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品”是我闰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
A. 废宰相权分六部
B.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参与国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