淸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有学者研究发现,行省制度实起源于魏晋以来的行台制度,原为中央(台、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后罢。金代初年曾置行尚书省于汴京。这些行省前期只理民政,不理军事,后期因内忧外患不断,则兼理民、军政,实际成了地方一级政区。这表明
A. 魏晋行台的职能与汉代刺史类同 B. 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历史传承性
C. 中国的行省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 D. 行省在历史后期削弱了中央集权
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
A. 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 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A. 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 理学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 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 廉政建保障了唐代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影响是
A. 根治了土地兼并问题 B. 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
C.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 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 君轻民贵
B. 君主受命于天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天下为主君为客